負氧離子被人類稱之為“空氣維生素”和“長壽素”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和壽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單位為個/cm3。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低于20個/cm3時,人體就會感到困乏和頭昏腦漲;當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為1000~10000個/cm3時,人就會感到舒服,心情也非常安定、心曠神怡、心平氣和;當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為10000個/cm3以上時,人就會感到非常的有精神,心情會感到非常的舒適愉快;而當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高達10萬個cm3以上時,不僅讓人感到舒服,還能起到消除疲勞、止喘、鎮靜、調節神經等強體健身和治病的效果。因此,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不僅能體現空氣質量的優劣,而且在含有高負氧離子濃度的大氣環境中生活,對人體健康也具有一定的醫療和保健作用。
1、研究概況
隨著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意識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人類也越來越迫切地想要獲得宜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又能擁有宜人的居住環境呢?怎樣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呢?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來獲得答案。
空氣中的離子包括負離子和正離子,空氣中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負離子,空氣中帶正電的離子稱為正離子,在一般情況下,它們是由于受到雷電、宇宙射線、紫外線、地表放射性元素的輻射后產生電離而形成的。除此以外,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形成空氣離子。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負氧離子在產生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消失。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與空氣中的正離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含量也存在差異。有一些特殊的環境中,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要高于正離子的濃度,那么,這樣的區域人們認為是高負氧離子區,將這樣的環境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建設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
負氧離子的研究是一門邊緣學科,是一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使許多領域成為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自英國的研究人員威爾遜及法國的研究人員埃爾斯思特和哥特兒的研究結果證明了空氣當中確實有帶負電離子的存在以后,研究學者們便開始了對空氣中的負離子的研究。現在,對負氧離子的研究在我國還是處于初級階段,主要研究的方向偏向自然環境中的負離子水平、人為干擾與空氣中負離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空氣負離子對人體健康也有諸多好處,目前評價一個地方空氣清潔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高低。根據研究人員對醫學資料的研究證明,當負離子濃度達到10000個/cm3以上時,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而負離子濃度為700個/cm3,是人體對空氣負離子濃度的生理最低需求。正因為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與人類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空氣負離子濃度越高,越有利于人體健康。也正因為如此,空氣中負離子濃度在森林旅游資源評價中被作為評價某一森林生態旅游區環境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
1.1國外負氧離子調查與研究現狀
德國科學家埃爾思特和哥特兒在1889年發現了空氣中存在著負氧離子;而阿薩馬思等人在20世紀初就肯定了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存在的生物學意義;世界上第一臺空氣負氧離子發生器是在1932年由美國RCA公司的漢姆遜發明的。在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對空氣中負氧離子的研究在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及實踐應用階段。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各地的城市空氣質量逐漸惡化,人類越來越關注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資源。國際上對負氧離子的觀測和研究在近幾十年來非常活躍,在某些特定的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在20世紀70~80年代,研究人員開始著手研究空氣離子跟生物學作用方面的關系,而且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些學術上的爭論。最近的幾十年來,全球有非常多的國家也逐步開展了空氣離子的相關研究工作。
含有較多負氧離子的空氣會作用于機體的副交感神經,可以對機體的緊張起到緩解與放松的作用;相反,正離子會對人體的交感神經發生作用,讓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勞,這是日本前氣象廳氣象研究所醫學博藤井新雄研究發現的;醫學博士約瑟夫?B.戴維基在他的研究當中指出:空氣中的負離子對于某些疾病比如類風濕、發燒、哮喘、痛風、神經炎癥、神經疼痛、癌癥的發生、支氣管炎癥、結核病、心臟病與動脈硬化等方面,具有改善和治療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空氣中的正離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害,而負氧離子對于人類的身體健康有益。
1.2國內負氧離子調查與研究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負氧離子的觀測、預報和研究在近些年來也越來越頻繁。北京市氣象局在1998年組織開展了為預報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氣象條件的研究,同時還嘗試過預報各個旅游景點的空氣負氧離子濃度來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在北京地區設置了68個觀測點,對負氧離子濃度進行了長期觀測及研究,該研究的成果為北京市的城市綠化種植和植物配置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中國科學院聯合有關部門曾經開展過“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合作課題研究。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早已在2008年對保護區內進行過負氧離子的監測;2014年4月,福建省擬建立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氣象生態環境及負氧離子監測系統,開展負氧離子觀測與研究。
2空氣中負氧離子的發生與作用
2.1空氣中負氧離子的發生
空氣中離子是由于空氣中的分子受特殊外力的影響而產生的,如雷電的電擊、紫外線的輻射等。
當然,空氣中的負離子也可以通過人工方法產生。據研究證實,人工方法主要有電暈放電、放射電和水發電。
當空氣中的正、負離子在空氣中發生碰撞時,有可能因此而失去電性;空氣離子也有可能在空氣中碰到帶有異性電荷的離子發生中和而失去電性。研究人員發現,空氣中的離子的壽命是非常短暫的,只有幾分鐘甚至幾十秒的存在時間。但由于大自然空氣中的離子總是源源不斷地消失又源源不斷地產生,所以說自然環境的離子數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
2.2空氣中負氧離子的作用
研究證明,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能影響人的心情、精力甚至健康,類似于物體中的維生素的作用,因此被譽為“空氣中的維生素”。空氣中的負離子具有治療與緩解人體多種疾病的功效,能夠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激活人體細胞、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和抗衰老等
(1)負離子可以影響人類的日常情緒。C.W. Hansell博士早在1932年就研究發現,空氣中一定量的負離子會使人的情緒安定,心情愉快。當負離子的濃度在700個/cm3以上時,人會感覺空氣清新。自然生態較好的地方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常到這類環境當中,會使人心情放松。
2)負離子對人體疾病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據Abel Keurger報道:當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超過4000個/cm3'時,人體呼吸進去后能夠有效地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負離子能有效作用于疼痛,對腫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負離子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的作用,能提高人體的睡眠質量.
3、結語
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氣污染也日趨嚴重,正逐漸改變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的空氣成分,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的平衡,使得空氣環境中負氧離子濃度不斷降低。人類一邊享受著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巨大變化,而一邊又不得不面臨著環境的污染和惡化等問題,改善生活環境質量已成為廣大市民群眾的共同要求,因此對負離子的測定與評價也日益迫切。據有關研究表明,負氧離子對人體具有促分泌、解痙攣、調整神經系統、提高新陳代謝等功能,當人們在運動時也有利于發揮人體的潛能。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不僅與人類身體健康密不可分,而且也是用來衡量生態環境質量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開發城市森林生態旅游和發展社會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空氣中負氧離子與其各種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及隨時空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為人們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相關參考,為建設城市森林、城市綠化、調整綠化結構和設置景觀配置提供參考,為功能結構規劃、生態結構布局的合理性評價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切實可行的監測方法及手段,具有實際應用價值。